柬埔寨 你想不到

柬埔寨 你想不到

美元自由進出、沒有外匯管制、沒有外銷配額和沒有外資差別待遇……這裡,對外資和游資來者不拒,有著最自由的經濟政策。走出紅色高棉時期的人間地獄,改變為游資簇擁的投資天堂,柬埔寨是東南亞之中經濟最自由的國家。

很多人對柬埔寨的印象,還停留在「紅色高棉」的可怕歷史,或千年古蹟吳哥窟的絕代風華;其實,柬埔寨今非昔比,正蛻變成一個潛力十足的新興國度。

這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且人均所得僅一千美元,貧富差距相當大,但柬埔寨經濟每年以7%的速度增長,且已持續四年,躋身為亞洲目前發展最快速的國家。

柬埔寨與其他東南亞國家最大的不同,就在於「完全無限制歡迎外資進入」的開放政策。「在這裡做生意和投資,最大的優勢就是自由。」在柬埔寨工作和生活了十七年的老前輩,一語道破柬埔寨的經濟特色。

沒有天然資源,人口僅一千五百萬,三十多年前才從紅色高棉的噩夢中驚醒,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放棄共產主義,這裡,卻成了東南亞經濟最自由的國度。

東協十國(編按: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、文萊、越南、寮國、緬甸和柬埔寨)之中,柬埔寨對外來投資的管制最少,資金通行無阻,而且以美元交易,柬幣反而只用於路邊攤,或是找零錢。

這裡,沒有外匯管制、沒有外銷配額、沒有利潤匯回本國的規定,也沒有對外資的差別待遇、沒有外幣兌換限制、沒有出資比例限制……,對外資提供百分之百的自由,堪稱東協最後一個的投資天堂。

但自由的反面是尚無章法。在柬埔寨,一切法規和遊戲規則尚待建立,政策空窗期成了有利可圖的機會財;而商人和投資客,總是最早嗅到商機。

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,柬埔寨在設廠和投資上有何優勢?

說到人力,柬埔寨有最年輕的青壯年人口,平均年齡二十四歲;說到工資,柬埔寨工人月薪約一百二十八美元,遠低於越南的兩百美元、泰國的三百九十美元、馬來西亞約六百美元⋯⋯;說到土地成本,在東南亞相對低,例如越南胡志明市地價,就是是柬埔寨首都金邊的二到三倍;說到商機,這裡百廢待舉,台商說,連賣棒冰都會賺錢。

現在,每天有三個飛機航班,從台北直飛金邊,去年下半年以來,幾乎班班客滿,機上三分之一的乘客都是要到金邊考察。熟稔東南亞經濟的作家範疇形容,柬埔寨可說是台灣在東協經濟共同體(AEC)成立之前,能夠卡位的最後一個戰略據點。

當地台商說,柬埔寨像十年前的中國,或二十年前的台灣,如今變成台灣房地產投資客眼中的新熱點。《今周刊》實地走訪柬埔寨,從南到北,一探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前,柬埔寨的發展與未來。

第一站》柬越交界.巴域 臨近越南,直擊台商大本營

我們從越南胡志明機場出關,開車前往邊境,約一個半小時就抵達柬越國境交界。短短五百公尺,接連通過毗鄰的兩國海關,就進入柬埔寨南端的邊境城市柴楨省巴域市(Bavet)。在這裡,護照夾著一美元通關,是不成文的規矩。

距離越南邊界僅六公里,我們來到柬埔寨第一個經濟特區──曼哈頓經濟特區,佔地約五百公頃,由台商、美德向邦醫療集團總裁楊克誠一手促成,也是柬埔寨已批准的三十三個經濟特區中營運最佳者。

每天下午四點半,只見一車又一車載滿工人的卡車,緩緩駛出曼哈頓經濟特區的巨大拱門,綿延一公里。那些站在卡車上的年輕臉孔,疲憊卻帶著笑意。

他們早上七點上班,下班時間分成兩批,沒加班的,下午四點半就魚貫登上交通車。一條柏油路,在同一時間要全數疏散三萬多名工人,足以造成交通打結,蔚為奇觀。到了六點半,夜幕低垂,輪到加班工人回家,又見另一次奇景。

楊克誠的本業是醫療紡織用品,在菲律賓設廠,並在新加坡掛牌上市。2005年,楊克誠到柬埔寨接手一家紡織廠,因緣際會投入特區開發,全然是因當初柬埔寨總理洪森力邀他接手規畫,才讓他意外走上土地開發這條路。

曼哈頓經濟特區所在的巴域,具有鄰近越南的優勢,享有租稅優惠,距離胡志明機場僅六十五公里,到柬埔寨金邊一百六十公里,已成為台商和外商群聚的工業特區。

楊克誠表示,剛開始是一些在中國和越南受到反傾銷措施影響的產業,包括自行車和五金螺絲等;或是尋找低工資的紡織成衣、製傘、鞋業等,就近遷到曼哈頓特區設廠。

「去年五月越南平陽發生暴動後,一些在越南設廠的台商、陸商及韓商,也紛紛到這裡投石問路,計劃遷往柬埔寨,或把部分生產線移到這裡,分散風險。」楊克誠解釋。

10年前,台商楊克誠促成曼哈頓經濟特區,每天下工,3萬人一卡車、一卡車的駛離這裡,車龍綿延逾1公里,蔚為奇觀。全球最大潛水衣製造商等A咖,都在這裡設廠

曼哈頓國際副總經理劉華業指出,目前進駐的廠商包括全球最大潛水衣製造商薛長興工業、全球前三大自行車廠Best Way、韓國皮件大廠、銷往日本的高價雨傘製造廠東和洋傘等三十三家。

除了工業區之外,楊克誠打算在這裡蓋四星級飯店、購物中心等,瞄準特區內三萬多名工人的消費商機。國泰世華銀行也於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在此設立分行,為特區廠商和工人提供服務。

事實上,台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前來投資,從一九九四年至二○一一年,台灣在柬埔寨投資八億三千多萬美元,而柬埔寨最大外來投資國是中國,同期投資金額高達八十九億美元,其次是韓國、馬來西亞等。

楊克誠指出,「在柬埔寨設廠,具有低工資、勞動力年輕和低企業營所稅等優勢,而缺點是人口較少且電力較不足。」除了低成本優勢,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中間,地理位置佳,也有施亞努自治港,被《日經Business》封為「湄公河代工新三國」之一。

隨著東協共同體成立,國界消失了,柬越兩國人民往來免簽證,貨物又免稅,於是巴域這個柬埔寨邊城,匯集了大批越南生意人,成了越南胡志明市的後方支援區域,也是柬埔寨繁忙的貨物關口。

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,柬埔寨房價持續看漲、以美元交易等條件,更成了台灣投資客的新歡。

新聞連結

返回頂端